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 | 关爱多动娃,关注成长路
时间:2022-04-24 作者: 浏览次数:1221
你的孩子是否经常出现如下情况:
做作业需要监督,
拖拖拉拉、一做几个小时?
常常粗心大意,
把6看成9,把d看成b,
“+”看成“-”
容易冲动、发脾气
老师常常投诉,
上课走神,小动作多
与同学相处不融洽…
很多家长只是觉得孩子可能“调皮捣蛋、不听话、不认真”,却不知道,孩子可能得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
为全面提高大众对ADHD患儿的关注与认知,普及ADHD的疾病知识,使更多患病的孩子能及早得到救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儿童精神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等联合倡议在全国举办第四届“ADHD关爱周”活动,我院儿童保健科积极响应,将于4月25日-4月29日举办为期一周的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关爱周”系列活动。本次将采取线下义诊及线上科普讲座相结合形式开展。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帮助更多家长学会识别ADHD,并了解一些ADHD管理策略,从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知识链接
什么是多动症?
多动症,全称“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简写为ADHD(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是儿童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原因不明,主要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和冲动。
如上课坐不住,小动作多,玩文具、书本,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不听老师讲课,学习成绩下降;做事缺乏耐心、不能等待,常常因为冲动不能遵守游戏规则、纪律,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不受欢迎,但却屡教不改。
这些症状表现可能进一步导致孩子出现学习困难、人际关系差及其他行为问题。据统计,我国ADHD患儿的患病率约为6.26%,预计患儿数量超过2300万,这意味着每50个孩子中约有3个患有ADHD,但由于公众对疾病的认知不足等原因,ADHD的就诊率仅10%。如不加以治疗,66%-85%患儿的ADHD症状和功能损害可持续至青少年和成年期。因此,ADHD需要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
早期识别和治疗多动症,可以到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心理行为发育专科就诊。
扫码参与抖音直播
一起来关爱多动症儿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