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未来的健康,竟藏在孕期这些“小”营养里!
时间:2025-03-10 作者: 浏览次数:198
亲爱的准妈妈们,
在孕育宝宝的这段美好
又关键的时期,
光靠“多吃点”可不够啦,
除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素外,
还有一些“小个头、大能量”的
微量营养素也至关重要哦!
01.微量元素到底是个啥?
微量营养素不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那样在孕期营养里“唱主角”。它们主要包括维生素(像维生素A、B族维生素、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等)和矿物质(比如钙、铁、锌、碘等),在身体里含量微乎其微,就像宝宝成长的“幕后英雄”,默默地守护着宝宝的健康发育。
02.孕期营养素的“超级英雄”们
叶酸(维生素B9)——宝宝的“守门神”
作用: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如脊柱裂),促进大脑和脊髓的正常发育,降低早产风险。
怎么补:无高危因素妇女,妊娠期前3个月至妊娠满3个月:每天补充0.4~0.8mg合成叶酸(如叶酸片)。
食物来源:深绿色蔬菜(如菠菜、西兰花)、豆类、柑橘类水果、全谷物。
小贴士:叶酸容易被高温破坏,建议选择蒸煮或生食的方式烹饪蔬菜。高危人群(如家族神经管缺陷史)需遵医嘱加量至5mg/天。
钙——宝宝的“骨骼守护者”
作用:支持胎儿骨骼和牙齿的发育,预防先天性佝偻病,预防孕妇抽筋、牙齿松动、骨质疏松。
怎么补:妊娠中期开始补充600mg/天,直至分娩。
食物来源:奶制品(如牛奶、酸奶、奶酪)、豆制品(如豆腐、豆浆)、鱼虾等。
小贴士:如果乳糖不耐受,可以选择无乳糖牛奶或钙强化植物奶。钙剂别和铁剂一起吃,影响吸收。
误区警示:“补钙导致胎盘钙化”是谣言!科学补钙无风险。建议选择含钙量高、吸收率好的钙剂,如柠檬酸钙、碳酸钙或乳酸钙。
铁——预防贫血的“能量燃料”
作用:帮助制造血红蛋白,预防孕妇贫血,保障胎儿氧气供应,降低早产、低体重儿风险,改善孕妈头晕、乏力、面色苍白症状。
怎么补:缺铁性贫血高发地区,补充元素铁30~60mg/天,血红蛋白<110g/L,血清铁蛋白小于30ug/L时,需强化治疗。
食物来源:红肉(如牛肉、猪肉、羊肉)、动物肝脏、蛋黄、豆类、绿叶蔬菜等。
小贴士:维生素C(橙子、猕猴桃、草莓)帮助铁吸收;铁剂建议餐后服用,避免与钙片同服,别和牛奶、咖啡一起喝,它们可是铁吸收的“小克星”。
维生素D——钙吸收的“黄金搭档”
作用:促进钙的吸收,帮助胎儿骨骼发育,同时支持妈妈的免疫系统。
怎么补:整个孕期补充400国际单位(IU)/天,日晒(30分钟/天)或补充剂(如维生素D3滴剂)。
食物来源:鱼类(如三文鱼、沙丁鱼)、蛋黄、强化维生素D的牛奶。
小贴士:适当晒太阳也能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但要注意防晒哦,早上10点前,下午4点后,晒个15~30分钟就够了。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宝宝“大脑和眼睛的建筑师”
作用:促进胎儿大脑和视力发育,降低早产风险,改善孕妇情绪。
补充时间:对于日常饮食不能满足的孕妇,可考虑每天额外补充DHA200~300mg,直至哺乳期结束。
食物来源: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亚麻籽、核桃。
小贴士:避免高汞鱼类(如鲨鱼、剑鱼),如果鱼类摄入不足,可以选择DHA补充剂。
碘——宝宝的“大脑发育源”
作用:合成甲状腺激素,促进胎儿大脑发育,预防智力低下和发育迟缓。
怎么补:整个孕期补充230μg/天。碘盐(6g≈120μg)+每周1~2次海带、紫菜。
食物来源:海带、紫菜、海鱼、碘盐(6g≈120μg),每周1~2次海带或紫菜汤(汤渣并食)。
小贴士:加碘盐密封罐保存,使用碘盐烹饪是补充碘的简单方法,菜煮好时再放盐,避免碘挥发流失。补碘不要过量(>600μg/天),可能诱发甲状腺功能异常。
综合维生素补充剂:一些综合维生素补充剂含有多种微量营养素,如铁、锌、碘、维生素D等,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但要注意不要过量补充。
孕期的营养就像一场精心筹备的“盛宴”,微量营养素就是这场盛宴中的“调味料”,虽然用量不多,但缺了它们,这顿“盛宴”可就大打折扣了。希望你们都能重视起这些“小”营养,为宝宝的“大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祝孕妈妈们孕期愉快,宝宝健康成长!
专家简介
杨东群
硕士研究生、妇产科主任医师、产二区主任
专业特长:擅长复发性流产、先兆流产和早产保胎、宫颈机能不全手术治疗、产科抗磷脂综合征等生殖免疫疾病诊治、高危妊娠管理、产科急危重症救治等。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周五下午、周六上午(门诊二楼产科门诊);周四上午(门诊四楼特诊中心)
曹丹丹
妇产科主治医师
惠州市产科质量控制中心秘书、惠州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秘书
专业特长:从事妇产科专业12年,曾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进修深造,对高危妊娠的诊治有丰富经验,尤其擅长早产保胎、分娩管理、宫颈机能不全手术、新生儿复苏技术等。
出诊时间:周六上午(门诊二楼产科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