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隐形盗梦者”偷走孩子成长能量!这个监测方法为孩子美梦护航
时间:2025-03-17 作者: 浏览次数:236
每个辗转反侧的深夜,看着身边哭闹不止的孩子,您是否也在焦虑中反复询问:"为什么我的宝宝总是睡不好?"
今天,让我们用专业知识为您解开儿童睡眠障碍的密码。
什么是睡眠障碍?
儿童睡眠障碍是指儿童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或异常行为,导致日间功能受损(如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异常、生长发育迟缓等)。根据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3),常见类型包括:
1.失眠障碍:入睡或维持睡眠困难;
2.睡眠呼吸障碍:打鼾、呼吸暂停;
3.异态睡眠:夜惊、梦游、梦魇;
4.昼夜节律失调:生物钟紊乱。
为什么会发生睡眠障碍?
生理因素:腺样体 / 扁桃体肥大:阻塞呼吸道,引发打鼾、呼吸中断。
食物过敏 / 不耐受:夜间胃肠不适(如牛奶蛋白过敏)。
内分泌失调:褪黑素分泌异常(影响入睡)、甲状腺功能紊乱。
神经发育问题:自闭症、多动症等常伴随睡眠障碍。
心理因素:分离焦虑:3岁以下儿童常见,因害怕独处难以入睡。
情绪压力:学业竞争、家庭矛盾或创伤性事件(如宠物离世)。
焦虑 / 抑郁倾向:青少年群体中因情绪问题导致失眠。
环境因素:光污染: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
噪音干扰:超过40分贝的环境(如交通噪音)影响深睡眠质量。
睡眠环境不适:床垫过硬 / 过软、室温过高或过低。
行为因素:不良睡眠习惯:过度依赖安抚奶嘴、摇晃哄睡。
睡前刺激活动:剧烈运动、观看恐怖影视或电子游戏。
作息不规律:周末晚睡晚起导致生物钟紊乱。
其他:遗传倾向:家族中存在睡眠障碍病史。
药物影响:某些抗过敏药、兴奋剂可能干扰睡眠。
如何判断是否是睡眠障碍?
当孩子出现睡眠问题时,多导睡眠监测(PSG)是诊断的“金标准”,它能通过以下方式精准捕捉睡眠问题:
1.全面监测:记录脑电波、眼动、呼吸、血氧饱和度、心率等多项生理指标,分析睡眠周期及异常行为。
2.识别病因:精准诊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作性睡病、夜惊症等复杂疾病。
3.无痛无创:孩子只需在舒适环境中睡一晚,传感器全程无痛连接,家长可陪同以缓解焦虑。
如何做多导睡眠监测?
01就诊评估
02预约监测时间
03睡眠室监测
04专业报告解读
如需为孩子预约监测,可前往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睡眠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症状开具检查单,并指导具体流程。早期发现、科学干预,才能让孩子拥有优质睡眠,健康成长!
专家介绍
黄志华
儿科主治医师
擅长于以打鼾、张口呼吸、腺样体增大为表现的睡眠呼吸疾病;过敏、肥胖相关睡眠呼吸障碍;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慢性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肺炎,重症肺部感染等。
可根据以下方式(选择其一)进行挂号
方式一、公众号入口:
方式二、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