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孩子有这些问题,家长切勿凶Ta,越凶越严重!

时间:2024-10-28   作者:    浏览次数:288   

有家长说,

我家孩子这段时间总是有些坏习惯:

老是眨眼、吸鼻子、

耸肩、扭脖子,

有时还会清嗓子、

咳嗽、打嗝、怪叫!

越叫Ta改掉,

这些坏习惯反而越明显。

微信图片_20241110113652


遇到这种情况,那就要小心儿童抽动障碍了。尤其是5~10岁的学龄前、学龄期儿童常见。


01、儿童抽动障碍是什么?

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性障碍,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突发、刻板的肌肉收缩。抽动的表现复杂多样,具有波动性,时轻时重。其中运动性抽动是指头面部、颈肩、躯干及四肢肌肉不自主、突发、快速收缩运动;发声性抽动实际上是口鼻、咽喉及呼吸肌群的收缩,通过鼻、口腔和咽喉的气流而发声。当然,抽动症障碍的症状不仅限于此。还有些复杂性抽动症患儿会出现模仿别人的语言、动作,说脏话,表情紧张、触碰他人等。

因此出现抽动表现,并不是孩子故意行为或坏毛病,家长不应该责备或惩罚孩子。

02、孩子为什么会得抽动障碍?

抽动障碍发病原因和遗传、环境以及心理等多个因素相关,也容易复发。哪些因素会加重抽动?比如压力、不良情绪、兴奋、疲劳、感染和被提醒。

微信图片_20241110113709 

注意力集中、放松、情绪稳定、睡眠充足可减轻抽动。

03、抽动障碍有哪些危害?

长期抽动会对儿童生理、心理带来诸多危害,比如社交中被孤立,自卑,退缩以及同伴嘲笑,情绪上产生焦虑、抑郁、低自尊。严重运动抽动还可导致抽动部位疼痛和损伤。此外抽动常伴有共患病,如多动症、睡眠障碍、情绪障碍、攻击行为等。

微信图片_20241110113712

04、孩子出现抽动表现时,该如何应对?

首先,出现抽动症状时,应先排除器质性问题,比如眼部疾病、耳鼻喉科、儿科相关疾病,以明确抽动的原因。在专科门诊做神经心理行为测试、脑电图检查、血常规、血沉、抗“O”、铜蓝蛋白等检查,鉴别和排除其他疾病。因此,发现小孩有异常动作或行为,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不要自行用药或放任不管。 

抽动障碍一般预后良好,青春期后多数孩子症状逐渐缓解,近半数患儿成年后症状完全缓解。仍有5%~10%患儿症状迁延至成年或终生。其中复杂性抽动是慢性过程,需长期服药以控制症状。有些发病年龄较早的抽动障碍患儿预后较差,可导致行为问题和人格缺陷,需特别注意加强教育和心理指导。抽动障碍的治疗不仅仅是医生的事,同时也需要学校、家庭、孩子等全方位的关注、支持和参与。我院小儿神经内科擅长抽动障碍诊治,有需要的家长可预约挂号咨询。


医生介绍

温圆圆住院医师

微信图片_20241110113719

从事儿童康复科、小儿神经内科工作5年余,曾至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进修学习,擅长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语言发育迟缓、脑性瘫痪、步态异常、面神经炎、癫痫等疾病的诊治。目前开展肉毒毒素治疗脑性瘫痪。

可根据以下方式(选择其一)进行挂号

方式一、公众号入口:

微信图片_20241110113722

方式二、小程序入口:

 


微信图片_20241110113725

 

医院邮箱:dyfybjy@huizhou.gov.cn   咨询电话:0752-7806333(总机) 投诉电话:0752-7806563 传真:0752-7806733

版权所有: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    联系地址: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演达四路5号

Powered by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 2011-2024,   技术支持:青青网络 Inc

粤ICP备13007494号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246号 粤卫网审(2012)88号


本站访问量: 64903043 -2024-06-03开始统计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