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5岁重症药疹患儿“体无完肤”,一妇幼团队21天全力救治!
时间:2024-09-23 作者: 浏览次数:359
近日,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二区收治了一名五岁的患儿小鱼(化名),她因反复高热伴全身多发皮疹及黏膜损害紧急入院。入院时,小鱼的面部、躯干及四肢遍布红斑、疱疹,并伴有眼、口等黏膜溃疡症状。
皮肤受损严重,病情逐渐恶化
小鱼在入院前接受了多种口服药物及静脉注射抗生素的治疗,但病情非但未见好转,反而急剧恶化,严重威胁着小鱼的生命安全。面对如此复杂的病情,接诊医生立即考虑到可能是重型药疹——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当机立断将小鱼转入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启动了紧急救治程序。
病情升级,多学科会诊共克时艰
在PICU治疗期间,小鱼的病情十分严重,皮肤大面积剥脱,进而发展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伴随而来的是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多脏器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
面对如此危重的病情,我院儿科二区迅速启动多学科会诊机制,在儿科二区科主任卢远达、副主任谢中勇的带领下,眼科、皮肤科、外科及药剂科等多学科专家组成了救治团队,共同制定了周密的救治方案,全力救治小鱼。
精准施策,全力救治守护生命
救治团队为小鱼实施了包括激素抗炎、人免疫球蛋白免疫支持、抗感染治疗、抗休克治疗、呼吸机辅助通气以及关键的血浆置换等一系列精准治疗措施。同时,我院儿二区护理团队在护士长谢瑞菊的带领下,对小鱼进行了24小时不间断的病情监测,精细护理她受损的皮肤,并采取严格的隔离及无菌操作措施,有效防止了感染的发生,为小鱼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健康防线。
转危为安,感恩医护团队付出
经过长达21天的不懈努力,小鱼的皮肤开始重新生长,病情逐渐稳定并好转,最终顺利出院。
出院后一周复查时,小鱼的病情进一步改善,家属满怀感激之情,特意送来锦旗和感谢信,对医护团队的精湛医术与无私奉献表示由衷的敬佩与感谢。
此次救治成功,不仅体现了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在儿科重症救治领域的专业实力与团队协作精神,更为其他重型药疹患儿的救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信心。
科普时间到!
什么是重型药疹及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这些疾病属于药物性皮炎,是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发的严重皮肤黏膜损害,严重者还会影响到身体其他系统。初期通常表现为轻微的皮肤损伤,但可能迅速进展,伴随大面积皮肤剥脱。
初期症状包括发热、眼部刺痛、吞咽疼痛,通常出现在皮肤损伤前1~3天。皮损表现为疼痛性红斑和大范围表皮剥脱。
重型药疹的表皮剥脱面积小于10%,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则剥脱面积超过30%。
常见致病药物?
主要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磺胺类抗生素、抗癫痫药及别嘌呤醇等。潜伏期通常为7~21天。
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
重型药疹的死亡率为1%~5%,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死亡率则高达25%~35%。
主要死亡原因包括继发感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液体丢失与电解质紊乱等。如何治疗?
· 早期诊断和停用致病药物是关键;
支持性治疗,如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血容量等;
·
· 其他治疗包括血浆置换、静脉丙种球蛋白、类固醇激素及靶向免疫调节剂。
日常预防措施?
· 服药前咨询医师;
发现不适应症状立即停药并就医;
·
确保每次就诊时告知医师自身过敏药物史;
·
· 服用青霉素类药物时需按规定进行皮试。
科室简介
儿科二区、儿童重症监护室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儿科二区成立于2014年5月19日,主要收治病种范围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手足口病、腹泻病、川崎病、呼吸暂停、儿童糖尿病、矮小症、性早熟等。包含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主要收治各种重症感染、DKA、惊厥持续状态、呼吸衰竭、心肺复苏、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危重患儿。已开展呼吸机机械通气、床旁小儿电子支气管镜诊疗、血液净化、深静脉穿刺、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等有创无创检查在内的多种危重病急救监护技术。
科室地址:住院部5楼科室电话:0752-780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