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汤蹈火模式即将开启!趁热打“贴”来一张?
时间:2024-07-01 作者: 浏览次数:617
什么叫三伏贴?
三伏贴即在三伏特定时节进行穴位贴敷治疗。
三伏贴结合了针灸、经络、中药学与中医运气学说,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三伏贴时间
↓↓↓
伏前加强:
2024年7月5日~7月14日,共10天
初伏贴:
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贴:
2024年7月25日~8月3日,共10天
中伏加强贴:
2024年8月4日~8月13日,共10天
末伏贴:
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伏后加强贴:
2024年8月24日~9月2日,共10天
其中7月5日、7月15日、7月25日、8月14日、8月24日为集中贴敷时间,贴敷效果也是最好。为了加强和巩固疗效,可以开始先做体质调理,再结合三伏天灸,让体内阳气更充足,连续坚持3~5年,疗效更佳!
中医科和儿科门诊均可挂号
↓↓↓
贴敷地点:
1.住院部1楼中医馆
2.门诊楼1楼儿科门诊
挂号方式——中医科
方式一:
方式二:
除了天灸门诊,挂中医科任何号源均可开具天灸治疗。
挂号方式——儿科门诊
为响应国家推进妇女儿童医疗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医妇幼融合发展事业进步,我院儿科门诊现成立集中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养生为一体的特色服务科室——儿童天灸门诊。挂号方式如下
方式一:
方式二:
三伏贴能治疗哪些疾病呢?
1. 儿科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脾胃虚弱、小儿鼻炎、体虚易感。
2. 妇科疾病:痛经、经行泄泻、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月经失调、慢性盆腔炎、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产后头痛、产后风湿关节痛等。
3.疼痛类疾病:关节疼痛、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带状疱疹后遗症等。
4.呼吸系统疾病:咳嗽、哮喘、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鼻炎、慢性咽炎、体虚易感等。
5.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慢性腹泻等。
6.皮肤病:荨麻疹、冻疮、硬皮病等。
7.风湿免疫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
8.其他:体虚、体寒、易感的人群。
我们根据病情、体质,个体化辨证论治开展冬病夏治“三伏贴”,配合中药内服、三伏天针灸、小儿三伏天推拿、督脉灸、拔罐、穴位埋线等中医特色治疗项目调理身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三伏天针灸:在夏季三伏天里,配合子午流注开穴辨证循经、按时取穴进行针刺治疗。相比普通针灸,治疗更为精准,效果也更为显著。可温经散寒、通络止痛、平衡脏腑。
2.
小儿三伏天推拿:通过推拿结合穴位调整,帮助孩子实现阴阳平衡,让体内的寒湿、热等邪气得以排出。特别是对于儿童脾胃虚寒、身体虚弱者,三伏天推拿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督脉灸:督脉灸疗法将经络、药物、艾灸等多种治疗优势相结合,激发经络,发挥平衡阴阳、抵御病邪、调整虚实的作用。
4.
拔罐: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清热泻火,行气通络,对于夏季湿邪引起的困乏、头重如裹、纳差、关节疼痛有调节作用。
5.
穴位埋线:将可吸收的外科缝线埋植入穴位里,可以抑制食欲,增强代谢,从而平和阴阳、调和气血、补虚泻实,省时方便、疗效突出、作用持久、适合上班族。
三伏贴禁忌人群:
孕妇、2岁以下幼儿、热性疾病、阴虚体质者、贴敷部位有皮肤创伤、皮肤溃烂、皮肤感染、对敷贴药物过敏等。
中医医疗
温馨提示:
1.贴敷时间:儿童贴敷30分钟~1小时(根据个性化体质辨证后指导具体时间);
2.三伏贴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牛羊肉、海鲜等发物。
3.贴敷前请将身上的汗液擦干;
4.对胶布过敏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换用其他方式固定;
5.贴敷后如出现皮肤瘙痒、红肿可提前取下;若特别严重者,需及时就诊;
6.贴敷后不宜参加剧烈运动,尽量避免出汗过多导致贴敷脱落;
7.取下贴敷请小心轻柔,避免用力过大损伤皮肤导致不适;
8.取下贴敷休息1~2小时后方可洗澡。
中
医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