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癫痫发作?看这里,教您如何区分
时间:2023-08-10 作者: 浏览次数:948
孩子经常性的眨眼睛、努嘴、挤鼻子、清嗓子、耸肩、摇头......
这些看似平常的小动作,与我们上一期的科普文章
癫痫发作的症状非常相似。
(点击链接即可查看上一期科普文章哦)
妈妈们不禁怀疑“难道我家孩子患上癫痫了?”
也需警惕是抽动症的表现!虽然说抽动症和癫痫发作均为儿童期常见的神经系统发作性疾病,但是这两种病完全不同,下面一张对比图帮助您看出有何不同。
每年的8月3日是中国儿童抽动症日,让我们借此机会,一起来了解抽动症,关爱抽动症患儿吧!我们先来简单了解
什么是抽动症?它能被治疗吗?
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突然、快速、无目的性、刻板的肌肉收缩为主要表现的非癫痫性发作疾病,抽动形式复杂多样,分为感觉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起病年龄在2~21岁,5~10岁为发病高峰,男女比例约(3~5):1,近年来发病率有增多趋势。约半数的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行为障碍,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
但也不要过于担忧和害怕,因为抽动症是可以被治疗的!轻度地抽动,不造成日常生活、学习或社交活动影响的,可以通过教育、医学咨询、心理疏导等方式进行心理行为治疗。通常,孩子越是情绪紧张,抽动越是严重,情绪放松,注意力分散后可减轻,进入睡眠后基本消失。
对于影响到日常生化、学习或社交活动的,单纯心理行为治疗效果不佳时,可以选择药物治疗。对于难治性抽动障碍需寻求多科协作治疗。
为了更好的稳定情绪和控制抽动症状,提高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和睦,我们建议:
· 1.搭配合理饮食:抽动障碍的发生与营养素的不足可能有关,过多食用含多种添加剂的食物可能造成营养素失衡,搭配合理的饮食有助于摄入各种营养素及生长发育。
·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作息不规律,过度疲劳,更容易加重抽动;规律作息,合理运动,更利于身心健康和稳定神经功能。
· 3.保持心情愉悦:紧张、焦虑的情绪容易加重抽动,适当降低要求,心情愉悦有助于控制或减少抽动。
· 4.控制电子产品:过长时间的看电视、手机和玩游戏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抽动,假期,家长特别要控制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可以增加户外活动。
· 5.避免感染:抽动症状可继发于感染(如链球菌感染等),对于抽动症儿童,一旦出现了感染,可能再次诱发或加重抽动。
如有需要
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挂号:
方式一、公众号入口:
方式二、小程序入口:
医生介绍
廖康荣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