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之美,“艾”进校园
时间:2023-07-12 作者: 浏览次数:713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以《“十四五”中医药文化弘扬工程实施方案》为引领,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的实践需要,2023年6月19日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药剂科党支部结合自身特长,面向中信第一实验幼儿园开展了中医药文化进校园活动。本次活动以“中药之美,‘艾’进校园”为主题,让小朋友们在感受浓浓的端午节日气氛的同时,学习传统中药知识、品味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活动开始,中药师唐丽军通过提问与互动的方式激发小朋友们对中药的学习热情,随后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开拓小朋友们对中药文化的初步认知。整个课堂趣味生动,氛围活跃,小朋友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互动。
活动期间,唐药师与幼儿园老师带领小朋友们参观中药标本,通过声音听、手触摸、鼻子闻等方式去近距离了解中药,进一步加深小朋友对中药文化的印象。接着进行艾条制作环节,唐药师为小朋友们示教了艾条的制作,药师们指导和协助小朋友们自己动手制作艾条,通过挤压和卷筒等方式制作,极大的锻炼了手指能力。
手工和中药的有趣结合引发了小朋友们的浓厚兴趣,大家都沉浸在自己动手的快乐中,现场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阵阵的艾香中,小朋友们在指导下完成了一件件充满“艾”意的作品,小朋友们互相展示自己的手工艾条,成就感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环节结束后,小朋友们都表示意犹未尽。
艾条手工制作
活动尾声,参与人员与幼儿园老师共同为小朋友们赠送承载着满满“艾”意的中药香囊,端午节佩戴香囊不仅可以芳香辟秽,更具有十分浓郁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气息,祝愿小朋友们平安快乐!
“艾”意满满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既科普了中医药文化知识,又弘扬了中华传统节日。向小朋友们宣传和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让他们从小接受中医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点燃他们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的探索兴趣,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让中医药文化在校园里生根发芽!
相关科普
今日中药科普 — — 艾叶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故又被称为‘医草’”。
艾草也就是艾叶,它携着一股芳香走进千家万户。俗语讲:家有陈年艾,郎中不用来。一说到“艾草”,大家都纷纷竖起大拇指,它其貌不扬,却素有“百草之王”“妇科圣手”的美誉。端午节过后,艾草虽变老,人们还有门口悬挂艾叶的习俗,它可以驱散蚊虫,驱邪辟毒,同时,它的幼苗可作菜蔬食用。到了冬季,人们常常把晒干的艾叶拿出来泡脚,驱寒效果佳。
艾叶晒干捣碎制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艾草作为历史悠久的“养生草”,药食同源,好处可太多了,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艾草最常见的用法吧!
1.入膳:艾草可做成各种美食,如艾叶青团、艾叶煮蛋、艾叶鸡汤、艾叶肉丸等。
2.入药:艾草内服可温经散寒、调经止痛、止血安胎;外用可温煦气血、祛湿止痒、安神助眠、驱邪避秽、防蚊虫。大家要注意,药食同源≠百无禁忌。
艾叶辛温,艾灸属于温热疗法,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虚寒体质的人,或由风寒引起感冒和关节疼痛时,比较适合用艾。如果是阴虚、实热、肝阳上亢的人用艾,无异于火上浇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