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感冒”不是脆弱,而是身体在报警
时间:2025-10-13 作者: 浏览次数:10
当我们看到某位
才华横溢的歌手
暂别舞台治疗抑郁,
或是一位备受喜爱的演员
公开分享他与焦虑症共处的经历时,
我们给予的是掌声与尊重。
这些勇敢的坦诚正在告诉我们:
心理上的困扰,
与感冒、肠胃炎一样,
是一种真实的、
普遍的健康问题,
它无关乎意志力强弱,
也绝非个人污点。
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将主题定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正是为了强调:获得心理支持与关怀,是每一位公民的基本健康权利,呵护心灵健康与呵护身体健康同等重要。
精神心理科,是您心灵的“全科诊室”
许多人听到“精神心理科”会感到陌生甚至恐惧,认为这里只看重度的“精神病”。这是一个普遍的误解。实际上,我们的工作涵盖广泛的心理亚健康状态。例如:
1.情绪困扰
持续的心情低落、兴趣减退、过度担忧、紧张不安、易发脾气。
2.身体不适
查无实据的慢性疼痛、失眠、心慌、肠胃不适,其根源可能与压力有关。
3.关系与压力
亲子冲突、夫妻矛盾、职场压力、产后情绪波动。
4.发展问题
儿童的学习困难、青少年的逆反与情绪问题等。
当我们出现这些信号时,请像对待身体不适一样重视它。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出现以下情况,主动寻求帮助才是明智之举:
1.情绪信号:情绪持续低落或烦躁超过两周,无法自我调节。
2.身体信号:睡眠困难(失眠/早醒)、食欲显著变化、长期疲劳、精力下降。
3.思维信号:注意力难集中、记忆力下降、常往坏处想。
4.行为信号:不愿社交,对以往热爱的事物提不起兴趣。
寻求心理帮助不是软弱,而是承担起照顾自己内心健康的责任,是一种勇敢和自爱的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消除偏见,正视心理需求。一个主动关怀内心、及时寻求专业支持的人,更有可能掌控自己的生活,拥有充满韧性的美好未来。
就医指引
方式一、公众号入口:
方式二、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