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无可忍无需再忍!剖宫产「术后」也能“无痛”了
时间:2025-06-24 作者: 浏览次数:35
剖宫产术后最怕的不是伤口疼,
而是第一次下床时的撕扯感,
疼到浑身发抖……
对于经历剖宫产的妈妈而言,术后疼痛不仅影响身体恢复,更可能干扰母乳喂养、延迟母婴互动,甚至增加产后抑郁风险。近年来,一种名为腹横肌平面阻滞(TAP阻滞)的技术,正在成为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黄金搭档”。它如何帮助妈妈们舒适度过术后恢复期?且听麻醉医生一一道来。
01
TAP阻滞:
剖宫产术后镇痛的“精准武器”
TAP阻滞全称腹横肌平面阻滞,是一种通过超声引导将局麻药精准注射到腹壁神经分布区域的镇痛技术。
作用靶点:剖宫产切口涉及的腹壁神经(如肋间神经、髂腹下神经等)均走行于腹横肌与内斜肌之间的平面,TAP阻滞可在此处“冻结”痛觉信号传导。
技术优势:
超声实时引导,避免损伤腹腔内脏器或血管;
单次注射即可覆盖双侧切口区域,镇痛效果长达12~24小时;
局麻药不入血、不进入乳汁,哺乳期妈妈可安全使用。
02
剖宫产术后为何需要TAP阻滞
1.传统镇痛的短板:
静脉阿片类药物:易导致恶心呕吐、便秘、呼吸抑制,影响母乳喂养;
硬膜外镇痛:需留置导管,限制产妇活动,且存在低血压风险。
2.TAP阻滞的独特价值:
舒适早活动:术后6小时即可在镇痛保护下翻身、坐起,加速胃肠功能恢复;
母乳喂养友好: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相关副作用,减少阿片类药物经乳汁分泌,新生儿更安全;
减少慢性疼痛:研究显示,TAP阻滞可降低术后3个月切口慢性疼痛发生率。
03
TAP阻滞如何操作
麻醉科医生“三步法”
1.时机选择:
多在剖宫产缝合切口后实施,无需额外改变体位;
也可在术前超声定位,术后即刻完成阻滞。
2.操作流程:
定位:超声探头置于产妇侧腹部,清晰显示腹壁三层肌肉(外斜肌、内斜肌、腹横肌);
穿刺:细针沿超声引导穿至腹横肌平面,回抽无血后注入局麻药(如罗哌卡因);
扩散观察:超声下可见药液在肌肉间隙扩散,形成“新月形”暗区;
双侧阻滞:因剖宫产切口跨越中线,通常需双侧注射以覆盖全部痛觉区域。
超声图像可清晰显示腹壁各层肌肉和筋膜结构,为精准穿刺提供依据;
通过超声引导,麻醉医生能够准确识别解剖结构,提高阻滞成功率和安全性。
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的筋膜平面是腹壁神经走行的主要区域;
在TAP Block中,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该平面,可有效阻滞腹壁神经,达到镇痛效果。
剖宫产术后麻醉医生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
04
TAP阻滞VS传统镇痛
妈妈最关心的5个问题
打TAP阻滞会影响宝宝吃奶吗?
局麻药(如罗哌卡因)几乎不入血,乳汁中药物浓度极低,哺乳安全性高。
镇痛效果能持续多久?
单次阻滞通常维持12~24小时,覆盖术后疼痛最剧烈阶段。
打了TAP阻滞,还能用止痛泵吗?
可联合使用术后镇痛泵,形成多模式镇痛,减少阿片类药物需求。
所有人都适合TAP阻滞吗?
凝血功能异常、穿刺部位感染或对局麻药过敏者需谨慎评估
会影响术后排气和下床吗?
反而促进早期活动,加速肠道功能恢复
TAP阻滞以“精准、安全、舒适”的特点,重新定义了剖宫产术后康复体验。作为麻醉医生,我们深知: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值得被温柔以待,而疼痛管理正是这份“温柔”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愿这项技术能让更多妈妈告别术后剧痛,在舒适与喜悦中拥抱亲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