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发!无疫苗!出现这些症状要注意
时间:2024-05-27 作者: 浏览次数:762
近期多地医疗机构猩红热的就诊患者较往年
同期有明显增多趋势。
网友:猩红热是什么鬼,
是猩猩发红发热吗?
01
什么是猩红热?
猩红热是由革兰染色阳性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称化脓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民间称为「烂喉痧」;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因该病有"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的典型临床表现,而被称为“猩红热”
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潜伏期为1~7 天,一般为2~3 天。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咽峡炎患者,排菌量大且不易被重视,是重要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被病菌污染的玩具、用具、手及食物可传播;也可经皮肤创伤处或产妇产道而引起“外科型猩红热”或“产科型猩红热”。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儿童易感程度高于其他人群,其中又以2~10岁儿童多见。
(四)流行特征:本病多见于温带地区,寒带和热带少见。全年均可发生,冬春季多发;疾病流行轻重的演变,除与机体免疫力及社会因素有关外,菌种及其毒力变化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02
如何识别猩红热?
猩红热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9℃左右,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毒症状。
症状识别口诀:一咽二疹三看舌
1咽峡炎
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有脓性渗出液。
2皮疹
皮疹:发热后24小时内开始发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三红特征)然后迅速蔓及全身。
多数情况下,皮疹于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诊顺序开始消退,2~3天内退尽,但重者可持续1周左右。疹退后开始皮肤脱屑,皮疹密集处脱屑更为明显,尤以粟粒疹为重,可呈片状脱皮,手、足掌、指(趾)处可呈套状,而面部、躯干常为糠屑状。
皮疹特点
典型的皮疹为在皮肤上出现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退色伴有痒感。部分患者可见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称为“粟粒疹”。严重的患者出现出血性皮疹。在皮肤皱褶,皮疹密集或由于摩擦出血呈紫色线状,称为“线状疹”(又称Pasta线,帕氏线)。
如颜面部位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相比之下显得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腭部可见有充血或出血性黏膜内疹。
3
舌头
“草莓舌”
病程初期舌覆白苔,红肿的乳头凸出于白苔之外,称为“草莓舌”。
“杨梅舌”
2~3天后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乳头仍凸起,此称“杨梅舌”。其中,外科型、产科型猩红热的病原菌是从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故没有咽峡炎。皮疹首先出现在伤口周围,然后向全身蔓延。一般症状较轻,预后也较好。可从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出病原菌。
若情况严重又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也可能发生中耳炎、脑膜炎、心内膜炎及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
因此,学会第一时间识别、并及时送医非常重要!
03
如何预防猩红热呢?
猩红热目前尚无疫苗可预防!
感染后抗体可产生抗菌免疫和抗毒素免疫。抗菌免疫可抵抗同型菌的侵犯,但对不同型的链球菌感染无保护作用。抗红疹毒素的免疫力较持久,但由于红疹毒素有5种血清型,其间无交叉免疫,若感染另一种红疹毒素的A组链球菌仍可再发病。
做到以下几点也可以有效预防▼
1
日常防护可以这样做→
(1)呼吸道传染病季节,易感人群尽量避免接触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群,不去人群密集、环境密闭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外出回来洗手、更换外出衣物,奶瓶餐具使用前后需进行消毒。
(2)家长、亲友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尽可能避免接触婴幼儿及其相关物品,保持距离,戴口罩、勤洗手。
(3)增强机体免疫力。优化饮食结构、增强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婴儿科学的母乳喂养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适当户外运动、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免疫力。
(4)加强家庭环境通风、物品消毒、个人卫生。
2
接触过感染者可以这样做→
易感人群接触过猩红热患者或其相关物品等,应严密观察接触者(包括儿童及其他人员)7~12天,有条件可做咽拭培养。对可疑猩红热、咽峡炎患者及带菌者,都应给予隔离治疗。
3
家有感染者的话可以这样做→
(1)隔离猩红热感染患者;
(2)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56℃经30分钟、一般消毒剂均能灭活该菌,但在痰和脓液中可生存数周。
因此,被患者污染的用具可煮沸消毒,家具书桌要用肥皂水或消毒液擦洗消毒,不能擦洗的物品,可以户外暴晒1~2小时。患者排出的痰液、脓性分泌物等可用消毒液/消毒粉消毒、垃圾袋密封后再丢弃。
04
得了猩红热怎么办?
(1)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家长们如发现孩子存在猩红热感染的可疑症状,应尽快带孩子及时就医诊治。
(2)科学隔离、观察住院或家庭隔离至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且无化脓性并发症出现,可解除隔离(自治疗日起不少于7天)。收患者时,应按入院先后进行隔离。咽拭子培养持续阳性者应延长隔离期。
(3)遵医嘱,严格按要求、按疗程进行抗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