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身上长“红胎记”,一查竟是瘤!
时间:2024-01-16 作者: 浏览次数:853
提问:“医生!为啥宝宝身上的红胎记越长越大了?”
皮肤科医生给这个“红色胎记”做完详细检查后,发现这块红斑的本体其实是:
婴幼儿血管瘤 ,俗称“红胎记”。
别怕!别看到“瘤”就觉得很吓人,其实血管瘤是一种婴幼儿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约为4%~5%,女孩多见,是男孩发病率的3~5倍。
· 为啥宝宝会长这样的胎记?这其实跟妈妈有一定的关系,与多胎妊娠、高龄产妇、胎盘异常及孕期子痫、环境和重金属污染有关,并且在早产儿、低体重儿人中多发。血管瘤自宝宝出生后,会经历:快速增殖期(出生至6个月);
· 缓慢增长期(6~12个月);
· 消退期(1~6岁)。
(大部分可自行消退,但不代表可以放任不管哦)
注意!部分血管瘤位于粘膜、肌肉、骨骼和颅内等特殊部位会对身体正常发育造成影响,甚至会出现部分因感染、出血、溃疡、高流量性心衰等危及宝宝的生命!所以宝爸宝妈们遇到这样的“红点点”应当重视。
可以通过以下5种方法▼
外涂药物治疗:草莓样血管瘤(浅表型),没有自发性溃疡,且在增殖期,可以选择“马来酸噻吗洛尔滴眼液”外敷、封包。起效慢,连续用药2个月左右效果比较明显,常规需要连续使用6个月以上,或至瘤体基本消退。
口服药物治疗:多发性草莓样血管瘤或者单个瘤体较大的海绵状血管瘤(深部型),建议配合口服:普萘洛尔。用药前需做检查如(心脏彩超、心电图),排除用药禁忌症,一般持续6个月。用药期间,定期监测患儿心率、血压。最新研究表明,口服伊曲康唑,对治疗血管瘤,也有一定效果。
硬化剂瘤体内注射治疗:适用于小的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常用硬化剂为(无水乙醇、平阳霉素、聚多卡醇、聚桂醇、十四烷基硫酸钠或鱼肝油酸钠等)。注射于血管瘤底部,每周一次,每次0.1~2ml,常数次后见效。
脉冲染料激光:可以用于增殖期血管瘤,控制其生长;也可以用于消退期血管瘤,淡化红斑,同时也可以用于溃疡性血管瘤,加速溃疡愈合。
手术治疗:难治性血管瘤最后可选择。每一个孩子的血管瘤生长部位、速度和类型不同,采取的治疗方案可能会不同。治疗方式选择必须由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诊治,提倡个体化治疗。
专家介绍
陈泽凯 皮肤科副主任医师
擅长湿疹、痤疮、脱发等常见病的诊治,熟练色素痣、疣、甲病、腋臭、瘢痕、血管瘤、尖锐湿疣等皮外治疗 。
专科门诊:周一、周五全天。
孟繁鹏 医学硕士
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种皮肤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如痤疮、荨麻疹,湿疹、水痘、银屑病、白癜风、带状疱疹、斑秃、脂溢性脱发、尿布皮炎、过敏性紫癜、妊娠期等红斑皮炎类皮肤疾病及尖锐湿疣、梅毒等性传播疾病的诊治;熟练运用负压引流及微粒皮种植技术治疗各类型皮肤溃疡及创面修复。
如您有相关问题,可根据以下
方式(选择其一)进行挂号,
方式一、公众号入口:
方式二、小程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