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共同防止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时间:2023-11-22 作者: 浏览次数:1658
随着人类的进化也在不断进化。从1928年佛莱明发现发现青霉素用于抗病原微生物后不久,“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便随之到来; 不仅仅是青霉素,红霉素发现15年后,耐红霉素的“链球菌”也随之产生。开发一种新型抗微生物药物需要10~12年,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需要2年,微生物产生耐药的速度已经远远领先于抗菌药物的研发速度,长此以往,人类将会面临无药可用的境地,遏制耐药势在必行。
在我们采取行动遏制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01
什么是微生物?
开启微生物的大门,走进它们的世界
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楚,需要借助显微镜观察的微小生物。它的成员包括细菌 、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等。随着显微镜的发明与发展,更多的微生物被发现并证实和疾病有关。
02
什么是病原微生物?
认识生物中的不同细菌
细菌无处不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细菌,包括正常菌、致病菌、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在人体各部位正常寄居而对人无害的菌群,并发挥着维护人体健康的作用,也是我们常说的益生菌。比如微生物中定居在肠道内的双歧杆菌能够帮助我们抵抗外来病原体的入侵,为我们提供维生素和氨基酸等。
致病菌:能够引起人类、动物、植物病害的菌群。比如我们常说的霍乱弧菌会导致霍乱,沙门菌会导致伤寒。
条件致病菌:本来是正常的细菌,当免疫力发生变化的时候,繁殖异常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比如大肠埃希菌,长期定植在我们的肠道中,一旦去了其他的部位或免疫力下降就会导致疾病。
03
抗微生物药物
与抗菌药物、抗生素及消炎药之间的区别?
抗微生物药物:是指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 (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生长或繁殖的药物,是用于预防和治疗人类、动物和植物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细菌药物、抗病毒药、抗真菌药和抗寄生虫药等。
抗菌药物:是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的药物,包括由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经培养而提取的某些产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相同或类似的物质。
抗生素:是指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 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抗生素是天然产生的,不仅包括抗细菌类、抗真菌类、抗结核菌类药物等,还包括抗肿瘤类、免疫抑制类药物等
消炎药:准确称为抗炎药,是既具有影响机体炎症反应机制,又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包括非甾体类消炎药和甾体类消炎药。非甾体类消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等;甾体类消炎药:泼尼松、甲强龙、地塞米松等。
消炎药能对抗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但不能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04
什么是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
细菌对抗药物的法宝:产生耐药抑制这些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下降,就会剩余一些病原微生物,剩余的这些病原微生物会产生耐药,并大量繁殖、传播,变
成打不死的“小强”。
了解这些,
那面对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我们能做什么?
1.不随意买药
比如,感冒后不要自行购买抗菌药物治疗,要知道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用抗菌药物是无效的。
2.不任意服药
服用抗微生物药物前,请咨询医生或者药师,经过他们的专业诊断才能确定是否需要使用抗微生物药物、需要选择哪一种抗微生物药物。抗微生物药物不是越贵越好,适合自己病情的才是最好的。
3.不随意停药
如果医生给您开了抗微生物药物的处方,请按照完整的处方用药,足量足疗程使用抗微生物药物,不可频繁更换,不可擅自停药。
4.务必遵医嘱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