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困难+多梦易醒?中医助眠好梦妙招,总有一个适合你~
时间:2023-04-06 作者: 浏览次数:1730
深夜中辗转反侧的你
是否有入睡困难的烦恼?
好不容易睡着时
梦就像放电影一样越来越多,
容易惊醒?
还在用老套的数羊方法助眠吗?
一、什么是失眠呢?
根据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2017版),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分为短期失眠(病程<3个月)和慢性失眠(病程≥3个月)。
主要症状表现为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超过30分钟)、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小时),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激惹、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等)。
二、为什么会失眠?
主动熬夜——即使很困了,依旧不舍得睡,报复性熬夜(追剧、玩游戏、朋友聚会、加班奋斗等);
被动熬夜——不是不想睡,而是真的睡不着(情绪波动、健康问题、精神压力、外部环境吵闹等多种因素)。
三、“自助抗失眠”方法
1.规律作息:一定要保持规律作息,无论是否工作日,我们都要设定固定上床和起床的时间,最佳睡眠时间是晚上10点至早晨6点,如无必要、不要熬夜,避免在休息日里过度兴奋,造成熬夜和赖床,影响第二天的作息;
2.运动助眠:白天适当运动,而临睡前则要避免过度运动;
3.灯光调暗:晚上睡前1-2小时调暗室内灯光,避免强光照射;
4.昼不恋床:白天尽量不要卧床,午休的时间不宜过长(30分钟足矣),不要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情,例如看手机,看恐怖片等;
5.晚餐有节:胃不和则卧不安,饮食不节是导致失眠的一个重要因素,吃少、吃多、吃偏,或致气血不足,或致痰湿内阻,都会造成心神不安。
6.切莫心急:给自己的一个宽松的时间去调整睡眠,允许睡眠的适度变化,不必过于紧张与担忧细小起伏。
四、中医助眠好梦妙招
中医治疗失眠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了中药方剂和中成药(请在中医专业医师辨证施治指导下用药。)
中医非药物治疗失眠包括针刺、艾灸、耳穴压豆、皮内针、穴位埋线、中药沐足等。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可调整阴阳,舒筋活血,镇静安神。
1.针刺治疗:需要先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辨证论治,主穴为四神聪,百会,印堂,神门,三阴交,根据辨证的证型不同,配穴有所差异。直接起到调节阴阳偏盛偏衰,达到阴阳平衡的作用。
2.艾灸治疗:具有补阳益气、调理阴阳、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消淤散结等作用,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和药物的作用,对腧穴进行烧灼、温熨,以激发穴位的相关功能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艾灸对气血、阳气不足,肝肾亏虚以及血瘀型失眠的调治效果较好。
3.耳穴压豆:是将王不留行药籽等丸状物置于小方型贴布上,贴敷在耳穴相应的敏感点上,通过反复、持续的按压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以达到治疗目的,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根据辨证论治,可常选耳穴为: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枕、心、肝等穴位,加减配穴。
4.皮内针:通过局部和整体的治疗作用有效地改善人体的失眠症状。临床上,可根据不同证型选取不同穴位,从而达到养心安神,协调阴阳的作用。操作简便且刺激柔和,埋入后可留针1~2天予持久的穴位刺激,疗效可且长期使用无副作用,患者接受性强。现代医学认为表皮埋针,反复刺激皮肤神经末梢感受器,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对自主神经系统失衡产生调节作用。
5.穴位埋线:使用可吸收羊肠线,可长时间对穴位进行刺激,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简单易行,安全有效,适合上班族,工作繁忙的年轻人。
6.中药沐足:一妇幼中医科制定的中药安神沐足方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效改善睡眠质量,睡前中药沐足泡脚,配合穴位按摩,促进气血流通,健脑益智。
7.穴位按摩:可于睡前按摩涌泉、安眠、神门等穴位,具有宁心安神,健脑益智等作用,每日1-2次,每次可用拇指或中指按揉3分钟。
定位: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第2、3趾趾指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定位:在翳风与风池两穴连线之中点。一只手的五指并拢,用小手指顶住耳垂下方,此时中指对着的地方就是安眠穴的位置。它是在耳朵后面骨头凸起处,下方的凹陷处,按起来有酸胀的感觉。
定位:神门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快速取穴:微握掌,另手四指握住手腕,屈拇指,指甲尖所到凹陷处即是神门穴。
就医指南
如您或家人也存在失眠的问题,并且失眠日益加重,请尽早就医,医生会根据您的自身情况,中医辩证进行专业诊治。
地址:住院部一楼中医馆
电话:0752-7806638、0752-7806746
挂号方式:
一、关注我院公众号:
二、打开就医服务,选择在线挂号;点击中医科选择任意门诊挂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