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科母婴分离下母乳喂养宣教

时间:2022-02-15   作者:    浏览次数:8778   

背景

    母乳不仅是宝宝生后最佳、最匹配的营养来源,也是最重要的免疫保护源泉。对于住院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母乳是具有治疗作用的首选食物,对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可减少严重疾病的发生率,还可促进早期建立肠内营养,有利于生长发育和远期健康。由于母婴分离,使得住院新生儿吃上母乳成为一大挑战。我们非常提倡及鼓励母乳喂养,真诚希望能与家属们一起努力把这生后最珍贵的礼物—母乳,第一时间奉上给我们可爱的宝宝。

宝宝住院期间实现母乳喂养三部曲

  • 第一部曲:母乳的收集

    由于母婴分离,不能进行直接哺乳,妈妈需要手工挤奶和使用吸奶器收集母乳。

     1.收集母乳前准备

    1)收集乳前妈妈的准备:妈妈保证休息,避免疲劳,坐姿舒适、轻松、闭上双眼,深呼吸,平静休息数分钟,放一些平静、舒缓音乐,轻轻按摩乳房,可配合看宝宝照片可刺激乳汁分泌;妈妈保持均衡饮食,每天摄入足量流质,避免含酒、咖啡因饮料,不吸烟。

    2)环境的准备:保证卫生、安静、私密性。

    3)收集母乳前卫生准备:

  • 洗净双手:使用洗手液按七步洗手法彻底清洁手部并冲洗至少15秒,并使用纸巾擦干。

  • 清洁乳房:每天洗澡(月子期间不方便洗澡,可以使用溫毛巾擦洗,不需要用特殊的清洁剂)。

  • 消毒好储奶瓶、配件:每次吸奶器用完后都需要清洁和消毒,详见产品说明书。未使用的消毒奶具有效期为24小时。

    2.收集母乳要点

    1)为有效维持泌乳,建议母亲分娩后1-6小时内开始手工挤奶或吸奶器吸乳,越早越好。吸乳前可先按摩乳房,湿热敷乳房(温度以妈妈体感舒适为主,湿热敷后立即吸奶,涨奶情况下不建议湿热敷)。吸乳的频率和要求参考如下:

  • 生后三天内可能没有乳汁泵出,可以采用人工徒手挤奶。

  • 坚持8-10次/天的吸乳频率。

  • 白天吸乳间隔最长不超过3小时。

  • 夜间至少吸乳一次,否则无法达到理想奶量。

  • 临睡前吸奶1次,夜间泵吸奶一次,晨起再次吸奶。

  • 若奶涨时,随时吸奶,以促进乳汁排出和刺激分泌。

  1. 妈妈可以按自己意愿和经济实力选择吸奶器,推荐使用模拟婴儿吸吮模式的电动双侧吸奶器。

  2. 使用吸奶器时,持续10-15分钟,避免过度负压对乳头造成损伤,之后可以再进行徒手挤奶。

  3. 徒手挤奶3-5分钟换一侧,反复进行,持续20-30分钟。

  4. 每次采集分开储存,不要将新鲜母乳加入已冰冻的母乳中,不同时间泵出的母乳放入不同的储奶袋或储奶瓶中,并标明吸奶日期、时间、奶量。

  5. 收集时母乳量不可超过容器容量的3/4,以免冰冻后体积增加损害储存容器。

  6. 采集后24小时内不使用的母乳,立即冰冻储存。

  7. 不提倡收集自然滴下的母乳。

  8. 没有必要弃去每次采集时最先收集的5-10ml的母乳。

    3.泵奶的几点建议

 1.尽早泵奶

    产后越早泵奶越好,研究表明,产后1小时内泵奶和产后6小时泵奶,在两周内母乳量前者显著大于后者,所以,宝妈宝爸们,产后尽早按摩乳房,热敷乳房,手动挤一挤,刺激母乳的分泌。在产后的第一两天母乳只有一点点,不要着急,这是正常的。这时,需要坚持三小时一次的吸奶,如果吸奶器吸不出来,就试一试徒手挤奶。

2.勤泵奶

    母婴分离期间,每天泵奶频率2-3小时一次,晚上至少一次,一天至少8次。奶是越泵越多的,因为宝宝的需求量也是随着时间逐渐增加的。晚上是泌乳的高峰,一定要泵奶,如果晚上不及时泵奶,奶量会越来越少。

3.选择好的吸奶器

    推荐双侧电动吸奶器,更高效、省力、省时。

4.心情放松

    保持心情愉悦、放松,不要让自己有压力,觉得是被压迫在做什么。请记住,母乳是妈妈送给宝宝最珍贵的礼物,是妈妈与宝宝住院期间爱的连接。吸乳时越自然放松,越容易吸出奶阵。吸乳是一个条件反射,一开始用吸奶器时可能有一个磨合的过程,越熟悉越放松,吸乳效果就越好。

5.家人的支持

    家人对宝妈的支持非常重要,月子期间一定要好好理解包容、呵护好妈妈。家人可以帮助妈妈清洁,消毒储奶瓶、吸奶器相关配件,写好瓶贴,及时把泵出的母乳放到冰箱储存。

  • 第二部曲:母乳储存

    1.储存容器选择

    推荐选择有密封盖、经预先清洁消毒、干燥的食品级硬塑料(不含双酚A,即BPA)、玻璃材质的存储容器,也可选择母乳专用收集袋。另外一次性用品均不可重复使用。

                     

            (母乳储存瓶)                              (母乳储存袋)

    2.冰箱内放置要求

    1)母乳采集后应立即放入冰箱保存,按照采集日期及时间顺序在冰箱内合理摆放。

    2)母乳存放冰箱中要与其他物品分开(条件允许时建议使用单独储存母乳的冰箱,无法做到单独储存时将母乳单独放置一层),另外母乳不可储存在冰箱门上。

    3.储存温度与储存时间

    1)新鲜母乳:室温16-29℃,建议4小时内使用。

    2)冷藏母乳:冰箱冷藏室4℃,建议24小时内使用。

    3)冰冻母乳:-20℃,建议3个月内使用。

  • 第三部曲:母乳的运送

    1.母乳运送的温度要求

    母乳运送途中转运容器内的温度保持在<4℃。

    2.转运容器与保温冰的选择

    1)转运容器选择绝缘性好的材质,容器大小合适且具有较好的密封性。如果容器略大,可用干净的干毛巾填塞转运容器内的空隙。

    2)用于保持冷链状态的保温冰建议使用冷凝袋或干冰,不推荐使用冰块保温。

    3)家长可选购便携式冰包进行运送母乳。如果没有便携式冰包可以准备一个密封性、绝缘性均佳的保温袋及蓝冰进行运送母乳。

           (便携式冰包)                    (波浪蓝冰)

    3.母乳运送注意事项

  1. 建议使用消毒合格的一次性奶瓶盛装母乳进行运送,减少倾倒母乳过程导致的污染。

  2. 奶瓶上写好宝宝床号、姓名、住院号及母乳开始收集的时间。

  3. 收集好的新鲜母乳放入冰包保存,并尽快送来医院。

  4. 室温下存放超过4小时、冷藏室存放超过24小时、变质的母乳均不予接收。

     出院后母乳喂养

        宝宝出院后回到母亲怀抱,母乳喂养方式有直接哺乳及奶瓶喂养母乳,无特殊情况鼓励母亲直接哺乳,以增加亲子依恋及感情;如果是特殊情况,如宝宝是早产儿,需要喂养强化母乳,仍需选择继续奶瓶喂养母乳。

  • 识别喂养时机

无论选择何种方式喂养母乳,均建议按需喂养,按需喂养需要以掌握孩子的饥饿信号为前提,否则就很容易“按哭喂养”,哭泣和烦躁代表了宝宝已经特别饿了,这种状态喂养容易出现呛奶,所以尽量安排在宝宝非饿急的情况下去哺乳,照顾者就需学会识别宝宝的喂哺时机,把握好宝宝的喂养信号。一般宝宝的饥饿信号分为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信号:身体扭动、嘴巴张开、舌头吐出来、舔嘴唇、头部扭动(告诉照顾者“我饿了,请喂我”)。

 

  • 第二阶段信号:大幅度伸展身体、肢体移动开始增加、把手放到嘴里、吸吮身边能接触到的东西、寻乳动作(告诉照顾者“我真的饿了,请喂我”)。

 

  • 第三阶段信号:哭闹,肢体移动、动作激烈,肌肉紧张,皮肤颜色改变(告诉照顾着“请先安抚好我,再喂我”)

 

另外对于刚出院早产儿而言,由于睡眠-觉醒模式不健全,寻乳与饥饿表现不典型,新手妈妈可能难于觉察而错过了哺乳的机会,导致宝宝重新入睡。为了确保出院后早产儿的能量和营养需求,需要每2-3小时唤醒一次进行哺乳,睡眠时间最长不应超过3小时。

  • 直接哺乳

宝宝住院期间由于是瓶喂,回家后进行亲喂,可能会因为乳头混淆的原因拒绝母亲的乳头,这是母亲与宝宝双方学习磨合的过程,在直接哺乳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一要母亲找到舒适的哺乳姿势;二要确保宝宝姿势正确;三要确保宝宝含乳姿势正确。

1.常用哺乳姿势

常见哺乳姿势包括半躺式、摇篮式、交叉摇篮式、橄榄球式、侧躺式,没有说哪种姿势最好,母亲可以轮流使用,找到让自己最舒适、最适合的姿势。

常见哺乳姿势

适用

 

 

半躺式

图片8

①刚出生的婴儿

②含乳困难的婴儿

③想要同时休息和哺乳的妈妈

 

 

 

摇篮式

图片9

①最常用的姿势,适合所有能坐起喂奶的宝妈。

②外出公共场合哺乳。

 

 

交叉摇篮式

图片10

①早产儿

②需要帮助衔接的婴儿

 

 

 

橄榄球式

图片11

①双胎:两个宝宝同时哺喂。

②剖宫产术后早期。

 

 

 

侧躺式

图片12

①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前。

②宝妈倍感疲惫,希望宝宝吃奶时休息。

③乳房较大的宝妈,利于衔接。

 

2.宝宝正确姿势

  • 一直线:耳朵、肩膀、髋关节成一直线,颈部不扭转、前倾或后仰。

  • 面对:婴儿的脸面面对母亲的乳房、鼻子正对着母亲的乳头。

  • 贴紧靠近:母亲应抱紧婴儿贴近自己,使腹部贴腹部。

  • 支撑:托着婴儿的头、颈及臀部。

    3.正确含乳

医院邮箱:dyfybjy@huizhou.gov.cn   咨询电话:0752-7806333(总机) 投诉电话:0752-7806563 传真:0752-7806733

版权所有: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    联系地址: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演达四路5号

Powered by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 2011-2024,   技术支持:青青网络 Inc

粤ICP备13007494号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246号 粤卫网审(2012)88号


本站访问量: 64899436 -2024-06-03开始统计
关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