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保健

时间:2011-11-29   作者:    浏览次数:5981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 28 天内的婴儿。因为机体发育还不成熟,生理功能还不完善,所以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抵抗力也很弱,如果护理与喂养不当,很容易生病,甚至引起不良后果。因此要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搞好保健工作,促使新生儿健康成长。

一、新生儿有哪些特点?

新生儿皮肤表面有一层胎脂,具有保护皮肤不受细菌侵入及御寒作用。所以出生以后不要全部擦掉,而对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的胎脂,可用消毒棉花沾植物油轻轻擦去。新生儿的皮肤柔嫩,角质层薄,皮下毛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稍不注意容易擦伤发炎,甚至扩散到全身引起败血症。所以,护理新生儿动作要轻柔,要注意皮肤的清洁卫生。

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还不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很差,容易随环境的冷热而波动。因此在冬天要注意保暖,但也不宜盖得过多,更不能蒙头,以免发热或窒息。夏季要注意防署。

新生儿生长发育很快需要丰富营养,但消化功能还不健全,喂养不当易引起腹泻,所以要注意合理的喂养。

二、怎样保护脐部?

断脐部后脐带的创面要消毒包扎好,否则容易引起出血或被细菌侵入而患破伤风或败血症。脐带脱落前后都要保持局部干燥,不要让大小便或水弄湿,以防感染。如发现脐部周围发红,或有脓性分泌物,每天可用 75% 酒精将脐窝擦净,涂紫药水或撒消炎粉,严重的要立即送医院治疗。脐带脱落后;根部有痂皮,要等它自行剥离。

三、怎样护理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

不足 37 周出生的早产儿。足月出生,体重在 2.5 公斤以下的叫足月低体重儿。护理早产儿和足月儿低体重儿,要注意保暖、喂养和预防感染。

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由于先天不足,体温调节中枢比一般新生儿更差,所以住房既要温暖,又要空气新鲜,阳光充足。要经常观察婴儿的脸色和手脚的冷暖。衣服要轻柔温暖,外包小棉被;如果体温低于 36 时、可将热水袋用布套好放在婴儿棉被外面、两例和脚下。尿布湿了要及时更换。换衣服、尿布时动作要轻快以防婴儿着凉。

早产儿、足月低体重儿的消化能力很弱,最好是喂人奶。对不会吸吮的早产儿。要将乳汁挤出用滴管喂。喂时要防止过快,沿口角滴入,等咽下后再喂。喂奶时如发现婴儿口唇周围发青或皮肤出现青紫,要立即停下来,查明原因,并请医生诊治。

要注意对早产儿和足月低体重儿的皮肤护理,保持臂部、颈部、腋窝等处可涂些消毒过的植物油,防止溃烂感染,引起败血症。对早产儿要少搬动,尽量减少亲友探访,更应避免与病人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四、怎样喂养新生儿?

母乳是小儿最理想的食品,适合小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和消化功能。如果新生儿在吃奶时入睡,应唤醒再喂,争取一次喂饱。每次喂时,应当先吸完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乳房,下次哺乳时可先吸未排空的乳房,这样可使每一侧乳房的乳汁充分排出,防止乳汁积滞而影响乳腺的分泌。

五、新生儿乳房肿胀能挤吗?

初生婴儿不论男女,生后 3-5 天都可出现程度不等的乳房肿胀,并有少量乳样或水样分泌物, 2-3 周后自行消失。这种现象是由于胎儿受母体雌激素影响所致,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无需治疗,更不要去挤压,以免感染化脓。

六、新生儿有“月经”和“白带”吗?

少数女婴出生后几天内阴道有血性分泌物或白色粘液,这是由于胎儿在母体内受母亲雌激素影响所致,是正常生理现象,无需治疗。

七、新生儿皮肤发黄是怎么回事?

正常足月的新生儿绝大多数在生后第 2-3 天皮肤和粘膜会发黄,第 4-5 天最为明显,第 7-10 天逐渐消退。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叫生理性黄疸,不必治疗。

早产儿一般在生后第 3-5 天出现黄疸;第 6-8 天达高峰,黄疸比足月儿来得重,第 7-9 天开始消退,三周退净,这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发生,是由于胎儿期氧气比较缺乏,血液中需要有较多的红血球来补偿。出生后新生儿能自己吸氧,使多余的红血球自行破坏而产生过量的胆红质。同时由于新生儿肝脏功能尚未成熟,不能完全处理这些过多的胆红质,因而堆积在血液中,使皮肤和粘膜变成黄色。如果出生后很快出现黄疸(生后24小时内)或出现较重的黄疸或黄疸迟迟不退,应立即送医院检查。

八、“螳螂子”和“马牙”是否要挑?

新生儿口腔两颊部,因脂肪堆积而隆起,这是正常现象,它不但不影响吃奶,相反还适合小儿的吸吮。但往往新生儿由于其它原因不吃奶时,民间习惯将它挑破,把挑出来的脂肪颗粒叫做“螳螂子”,结果发生出血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千万不要去挑它。

新生儿的牙龈或在上腭中线处有白色芝麻大小的颗粒,俗称为“马牙”。这是由于粘膜上皮细胞堆集而成,对孩子吃奶和以后出牙不会有影响。不要用针或用布去擦破,因为新生儿的口腔粘膜很薄,很容易擦破而造成细菌感染。如果颗粒很大而影响吃奶时,可请医生处理。

九、新生儿头颅血肿与产瘤要不要处理

头颅血肿是胎儿分娩时,使用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时,头部受挤压而引起的颅骨外面的骨膜下血管破裂出血所致。一般经过 3-8 周会自行吸收,不需治疗,千万不要用针抽或用手揉。 产瘤是分娩过程中胎儿头经过产道时、由于头发血液循环受阻使头皮的皮下组织发生水肿。一般在 2-3 天后自行消失,不需治疗。

十、新生儿溢奶和吐奶有什么不同?

溢奶,大多由于吃奶后搬动,或在喂奶时吸进气体所致。溢奶前没有任何恶心等难受现象,小儿毫不费劲的从口中溢出奶来。一般溢出的奶量少,一口或连续几口。溢奶不需治疗,只要精心护理,喂奶时注意不要让孩子吸进空气。喂完后再将孩子抱起轻拍背部,使吞入的空气排出后再放在床上,少去搬动,就不容易溢奶。

吐奶是一种病态。在吐奶前,孩子出现脸色苍白、恶心、烦燥不安等不适现象,吐后精神萎靡。吐奶是许多新生儿疾病都可引起的常见症状之一,应送医院治疗。

十一、新生儿夜间啼哭是什么原因?

新生儿夜间啼哭是正常现象,可以促使肺部的发育。 有的新生儿常常夜间哭啼(俗称夜啼郎),白天却能比较安静睡觉,其原因可能是新生儿出生后,对自然环境不适应,将黑夜与白天颠倒了。白天睡得多,喂得过饱也会哭,这样反复多次便形成了夜间啼哭的不良习惯。

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当注意纠正。白天按需喂奶,不要让孩子睡得过多,夜间要逐渐减少喂奶次数,晚上入睡前一次喂饱,只要没有其他疾病,耐心合理喂养,就能纠正夜间啼哭。

十二、新生儿发烧要不要吃退热药?

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体温调节机能差,因而对退热药是不敏感的。因为一般退热药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起作用的。所以新生儿服用退热药往往不能达到满意的退热效果,有时还会引起黄疸的发生。

新生儿发烧,如果体温在 38 以下时不需要处理,注意观察,应多喂奶,适当松衣散热;体温 38-39 时,在密切观察下,给予温水檫身,若体温不退或有其他异常情况,应到医院就诊;如果在 39 以上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十三、什么是鹅口疮?

鹅口疮俗称“奶菇”,就是在新生儿的口腔粘膜或舌面上出现乳白色小点,或融合成大片白膜。这是由于霉菌感染而引起的。一般不影响吃奶,但严重时可引起疼痛而影响吃奶,可以用生理盐水加制霉菌素配成溶液涂抹口腔(到医院由医生配置),同时注意食具消毒和产妇乳头的清洁。不要使用抗菌素治疗,因为常用的抗菌素,不但对这种霉菌无效,反而会抑制其他细菌的生长,造成霉菌易于繁殖的条件。

十四、怎么预防尿布疹?

尿布疹是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尿布没有及时更换,受大小便刺激而引起的。开始局部皮肤发红,在臀部及小腿内侧等处,出现红疹或破溃,甚至造成细菌感染化脓。

预防尿布疹,要注意尿布潮湿时及时更换,每次大便后要洗臂部,洗后涂消毒好的植物油保护皮肤。尿布要柔软易吸水。以单层折迭使用较好。尿布要用肥皂洗,热水烫。不要用橡皮布或塑料布包裹臂部。如出现尿布疹,可用温水清洗,再涂上消毒好的植物油,如油破溃可先涂紫药水,然后再涂油。

十五、什么是新生儿硬肿症?

硬肿症多见于出生一周内的早产儿,营养不良或瘦小的新生儿。

硬肿症大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由于室温低,保暖不好或因感染而起。得病后小儿体温不升,全身皮肤发硬,一般从下肢开始,逐渐蔓延至臀部、面部、腰背部、胸腹部,严重时皮肤发冷、发亮、水肿,颜色呈青紫,四肢强直,面部无表情,不能吃奶,容易并发肺炎。

因此,冬季出生的新生儿,必须注意保暖,特别是体重轻、长得小的新生儿要随时注意体温变化情况,如果体温在 36 以下时,应用热水袋保暖。一旦发现下肢皮肤硬肿时,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十六、新生儿没有“六月天”吗?

新生儿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完善,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易散热,必须注意保暖。但又因新生儿的汗腺发育不全,排汗、散热功能差,所以不能裹得过多过紧。特别是夏天气温高,如果过分保暖,体温就会升得很高,甚至可达 40 ,而引起抽搐。有人说:月里仔(新生儿)没有“六月天”。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因此夏天出生的新生儿衣服不要穿得太多,包被也不要裹得过紧,如果因为裹得太多而引起发热,应该把包被解开让它散热。

十七、新生儿穿什么衣服用什么尿布合适?

新生儿的皮肤柔嫩,容易被擦破,所以衣服要用柔软的棉布制做,大小要合适,易穿易脱,以不防碍肢体的活动为宜,不宜用质地较粗的布做衣服。 尿布要用质软、耐洗、易干、吸水性强的棉布制作,尿布湿了,要勤换勤洗,尽量用日光晒干。

十八、新生儿为什么容易鼻塞,鼻塞以后怎么办?

新生儿因为鼻腔较窄,粘膜薄,血管丰富,因此稍微着凉,就容易鼻塞。鼻塞以后会影响新生儿呼吸。可于哺乳前滴较稀的麻黄素( 0.5% ),每天只能滴 2-3 次,如滴成人用的浓度或滴的次数太多,反而有害。

 

医院邮箱:dyfybjy@huizhou.gov.cn   咨询电话:0752-7806333(总机) 投诉电话:0752-7806563 传真:0752-7806733

版权所有: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    联系地址:惠州市惠城区河南岸演达四路5号

Powered by 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 2011-2015,   技术支持:青青网络 Inc

粤ICP备13007494号 粤公网安备 44130202000246号 粤卫网审(2012)88号

关闭
关闭